科技創新激發新動力 智慧賦能實現新發展 ——主題大討論心得體會之六
科技創新激發新動力 智慧賦能實現新發展
——主題大討論心得體會之六
智建市場 服務民生
◎花園糧油商貿公司總經理陳剛
為深入學習貫徹花園集團2025年半年度工作會議精神,深刻剖析“科技創新激發新動力 智慧賦能實現新發展”主題大討論核心思想,花園糧油商貿公司組織全體員工認真學習了相關內容,并結合實際開展廣泛討論。
一、凝聚共識,把“繁榮花園”理念貫徹到市場工作中。
“以三家典型企業為榜樣”“持續深化‘身在花園愛花園,我為花園作貢獻’理念”等相關倡議,為我們單位指明了方向。作為服務民生的窗口,花園糧油商貿公司管理的花園菜市場是連接村民生活的前沿陣地,我們深刻認識到,要實現高質量發展,離不開科技賦能和管理創新;要統一思想認識,真正把“菜市場是花園的一部分,繁榮花園有我的責任”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,提升責任感和主人翁意識。
二、聚焦創新,推動“智慧菜市場”建設提質增效。
結合會議精神中提到的“堅持以問題為導向,細節決定成敗”,我們要主動對接花園集團智慧管理平臺,推動菜市場的信息化智慧化建設。一方面,通過引入智能電子秤、溯源系統、環境監測設備等,提升交易透明度和食品安全水平;另一方面,探索“數字管理+精準服務”模式,如引導攤位使用電子支付,實時監控客流與品類供需,實現管理精細化、服務便民化。此外,還可開發“花園菜市通”小程序,方便居民在線查看菜價、預約配送,更好發揮菜市場的服務效果,實現科技賦能民生。
三、樹立標桿,激勵員工形成“創新爭先”的氛圍。
“要做就要做最好”,這本就該是員工應持有的工作態度,促使員工在平凡崗位上追求卓越。我們將樹立“微創新”導向,鼓勵員工提出改善經營環境、優化服務流程的建議,如設立“金點子建議箱”、評選“智慧攤主”等,營造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。同時,借鑒優秀企業經驗,引入標準化管理制度,加強人才培訓,通過制度創新激發員工活力,讓每一位員工成為“智慧菜市場”建設的參與者、推動者。
四、服務導向,增強百姓的獲得感與滿意度。
“創業在花園、致富在花園、消費在花園”應該成為每個花園人的共識。科技的最終落腳點是服務民生,花園菜市場不僅是農副產品交易場所,更是提升百姓生活品質的重要空間。為了使更多人到花園菜市場消費,我們要通過提升服務體驗,如設立“一站式投訴處理機制”、打造“暖心志愿服務崗”、開展“智能菜品推薦”等方式,讓消費者不僅“看得見”,更“用得上”“感受好”,真正實現“智慧賦能”的發展初衷。
科技創新是引擎,智慧賦能是路徑,發展升級是目標。我們要將學習精神落地到崗位中、細化到行動上,建立“任務分解+責任到人+節點推進”的執行機制,將科技創新與市場日常管理結合起來,確保每一項創新舉措可操作、可跟蹤、可評估,推動花園菜市場實現高質量、現代化轉型。
智驅新程 數創未來
◎花園智匯公司總經理、花園集團信息管理部部長諸葛琰
我深刻認識到,在數字經濟浪潮席卷全球的當下,數字化轉型已成為企業發展的核心引擎。我們的使命,是從傳統的支持角色,轉變為通過科技創新為業務賦能、創造價值的驅動者。圍繞“科技創新激發新動力 智慧賦能實現新發展”主題大討論,結合集團業務實際與行業發展趨勢,我認為需從以下六大維度系統發力協同推進。
一是戰略引領,從“被動響應”到“主動賦能”。信息管理部必須前瞻性地將技術戰略與業務戰略深度融合,主動思考科技如何重塑商業模式和優化核心流程,成為集團業務部門和下屬企業的戰略伙伴,而不僅僅是解決方案的執行者。
二是數據驅動,打通血脈,讓數據成為決策“新燃料”。數據是核心資產。信息管理部要致力于打破“數據孤島”,構建企業級數據中臺,通過數據分析與AI模型,將數據轉化為精準的市場洞察、風險預警和運營優化建議,真正讓數據驅動決策,為業務賦能。
三是技術融合,聚焦“云數智”,打造復合競爭力。云計算(Cloud)、大數據(Big Data)和人工智能(AI)的融合是關鍵。云提供敏捷底座,數據是生產資料,AI是價值引擎。三者結合能爆發巨大能量,如智能供應鏈、AI質檢等,切實提升效率與用戶體驗。
四是組織協同,打破壁壘,構建敏捷混合團隊。拆除信息管理部與業務之間的“部門墻”至關重要。我們將通過組建跨職能的敏捷團隊,讓雙方在項目中緊密協作,快速響應市場變化,確保每一個技術項目都精準命中業務痛點,實現高效賦能。
五是安全為基,構建主動免疫的安全體系。安全是創新的基石。信息管理部堅持發展與安全同步,構建縱深防御體系,并將安全內置于系統生命周期的每個環節,確保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大膽創新,為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。
六是文化培育,營造鼓勵創新、寬容試錯的土壤。創新需要文化支撐。信息管理部努力營造容錯文化,建立創新孵化機制,鼓勵小步快跑、快速試錯,讓創新成為企業基因,激發全員智慧,為持續發展提供不竭動力。
“科技創新”是驅動集團發展的“核心引擎”,決定了轉型的速度與深度;“智慧賦能”是實現價值的“關鍵路徑”,確保技術創新真正服務于業務發展;“新發展”是最終的“戰略目標”,即通過數字化轉型實現集團效率提升、成本降低、競爭力增強。下一步,我們將努力使信息管理部成為賦能者,以戰略眼光、融合技術、敏捷組織、安全體系與創新文化,將技術勢能轉化為驅動集團高質量發展的真正動力,助力集團在數字時代的競爭中搶占先機、贏得未來。
持續改進 精益求精
◎花園園林公司總經理張劍龍
主題大討論中,“科技創新”和“智慧賦能”引發花園園林公司全員思考。我們日常與泥土、苗木和剪刀為伴,看似離“高科技”遙遠,但經過深入思考和碰撞,我們認識到,這個主題對我們而言,并非要追求不切實際的黑科技,而是如何用更高效、更聰明、更可持續的方式,把我們手頭“種樹養花”的本職工作做到極致,這便是我們的“新動力”和“新發展”。
做好藏在細節里的“繡花功夫”
我們沒有智能機器人、大數據平臺,“科技創新”體現在對工作細節的不斷優化和改進上。
精準管理提效益。澆水、施肥、打藥,看似重復的勞動,其實大有學問。我們依托手機天氣預報調整每周的工作計劃,避免在暴雨天澆水,在高溫天打藥,這本身就是一種“數據驅動”的決策;系統記錄老師傅們幾十年總結的“物候經驗”,形成了簡單的“養護月歷”,便是我們的“知識庫”。
優選技術升品質。草花更換不再是簡單的“挖了種,種了死,死了換”。我們收集不同草花品種的表現數據,篩選出耐曬、花期長、抗病的“金牌品種”;選苗木注重根系的健康而不僅僅是樹冠的美觀,從源頭上提高植樹成活率。
改善工具增效率。淘汰笨重落后的老工具,采購了更輕便、更省力的高枝剪、油鋸、綠籬機等,一臺高效的打草機,能節省半天的人工,這正是科技賦能的直接體現。
找準定位 協同發力
承接的礦山復綠臺階區域種植綠化任務,我們深知邊坡復綠、掛網客土噴播等專業領域并不擅長,已外包給專業的施工隊伍完成。我們的任務是后續當好“繡花匠”和“美容師”,主戰場是開挖好的平臺、臺階和排水溝兩側。
樹種選擇上。不再簡單選用常規樹種,而是優先選擇耐干旱、耐貧瘠、根系發達且能保持水土的先鋒樹種(如樟樹、桂花、石楠等自己苗圃有的樹種)。
種植技術上。計劃在樹穴中嘗試使用保水劑和營養土,就像給樹苗配上一個“微型水庫和糧倉”,能極大提高在艱苦環境下的成活率。
后期養護上。將把這片區域作為重點監護對象,增加巡查頻次,建立簡單的成活率跟蹤記錄,確保“種一片、活一片、綠一片”。
通過參與這項工程,我們體會到,“智慧賦能”不僅是自己有多強,更是知道自己的邊界在哪里,并能與專業力量高效協同,在屬于自己的環節上發揮出最大價值。
心得體會與未來展望
主題大討論讓我們深刻認識到,“科技創新”是一種持續改進、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;“智慧賦能”是善于學習、善于利用現有工具和資源、善于總結經驗的思維能力。
多走出去。到優秀的園林公司或項目上觀摩,看看別人是怎么干的,學點實實在在的新技巧、好辦法。
多試一試。小范圍內,試點使用一些像保水劑、新型有機肥、環保農藥等新產品、新資材。
多記下來。把日常工作中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都記錄下來,形成我們自己的“作業指導書”,讓老師傅的經驗和新技術、好方法都能傳承下去。
花園園林公司將繼續扎根泥土,默默耕耘。我們相信,只要秉持“工匠精神”,在工作中多思考、多改進、多學習,就是在用實際行動踐行花園集團的號召,用我們的雙手和智慧,為花園集團描繪出更加生機盎然的綠色底色。
科技興農 生態富民
◎花園農發公司董事長呂健
花園農發公司自2005年成立以來,始終以“促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化 服務農業現代化建設”為使命,依托數字化技術推動傳統農業向智慧農業轉型。近年來,公司通過深化科技創新、拓展產業鏈條、賦能農戶共富,走出了一條“科技強農、數字興農”的高質量發展路徑,成為浙江省乃至全國智慧農業的標桿企業。
一、科技筑基,打造智慧農業“云大腦”。
花園農發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源于其主導研發的“花園智慧農業云平臺”。該平臺集成數字花園、物聯監控、智慧種植、綠色追溯等8大功能模塊,通過287個環境傳感器、37個高清攝像頭和215套智能控制設備,實現對120畝核心農業園區的全方位精準管控。
數據驅動精準農事。平臺實時監測大棚內溫度、濕度、光照、土壤水分及鹽分等參數,結合AI算法自動觸發灌溉、通風、降溫等操作。例如,當系統檢測到溫度異常時,濕簾風機系統自動啟動,將環境調控至作物最佳生長區間,人力成本降低30%。
全流程綠色追溯。消費者掃碼即可查看農產品從種植到采收的全過程數據,公司多類產品通過綠色食品認證,“健園”牌果蔬獲評“浙江省名牌農產品”,品質溢價達10%以上。
二、產業鏈延伸,助力農旅融合激活生態價值。
花園農發公司以智慧農業為核心配合花園旅游公司,深度融合休閑觀光、科普教育、文化體驗等功能,構建“一產提質、三產增值”的發展模式。
科技賦能農旅場景。在花園天香灣景區內,智慧玻璃溫室與13座連棟大棚成為“網紅打卡點”;游客可通過可視化系統觀察作物生長,參與數字化種植體驗;園區配套紫藤長廊、沙灘休閑區等景點,農文旅產值持續攀升。
品牌化運營提升附加值。助力開發親子研學、農耕實踐課程,與中小學校合作開展勞動教育,提升旅游收入。
三、未來布局,瞄準三大戰略方向。
為鞏固智慧農業領先地位,花園農發公司規劃如下發展路徑:
技術深度迭代:引入北斗導航、無人農機等裝備,推動“無人農場”落地;探索作物生長模型與氣候預測融合,構建災害預警系統。
低碳農業實踐:推廣水肥一體化、無膜淺埋滴灌技術,降低資源消耗,目標實現化肥農藥減量30%、節水40%,打造“碳中和”認證農場。
深化二產布局:構建農產品的精深加工體系,為突破初級農產品附加值瓶頸,公司未來將重點打造“智慧加工鏈”,推動農業“接二連三”的融合發展,構建“種植—加工—品牌—消費”的全產業鏈閉環。
從“人力耕種”到“云上耕耘”,花園農發公司以科技創新重新定義現代農業,智慧農業不僅是技術升級,更是農業生產關系的革命。未來,花園農發公司將繼續以數字技術為筆,以萬畝田園為卷,書寫科技興農、生態富民的新篇章,為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“花園方案”。